珍惜彼此間的緣分!「不管親人之間有多好」 一旦開始有了三種徵兆「很容易親人變仇人」 要警惕
很多人感嘆在現實的社會面前,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了,只能相信自己的親人了。但親人之間的關係也要處理好,如果處理不好也可能連朋友都不成,更有甚者是親人變仇人了。
說個真事。
老傅有五個女兒,每個女兒都很孝順,自從七年前老闆去世后,他就住在最早單位分的房子里,同時還有三女兒跟自己一起居住。
老三好多年前離婚了,這一次對她打擊很大,甚至有一點抑鬱症的傾向。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,姐妹們輪番來安慰勸導,後來大家一起商量了一下,一是怕老三自己單獨想不開,二是她離婚之後搬出來也沒地方安頓,所以姐妹們就讓她跟老父親老傅住在一起。
可以說,老三能夠渡過那段人生陰霾的時光,全靠自己親姐妹的開導與照顧。老三與老父親住在一起,兩個人也有個照應,畢竟其他姐妹各自都有家庭,不能天天來照看。
「月有陰晴月缺,人有旦夕禍福」,老傅在快到80歲的時候因為一場病住進醫院后再也沒醒來,姐妹們流淚將父親的後事安排妥當,然後聚在一起說,如今父母都已經不在了,以後姐妹們在一起要齊心齊力,不管遇到什麼事情,大家都記得幫襯一下,不要將這份親情慢慢變淡了。
但沒過多久,傳出來老三要將父親生前的住房賣了,而且她對外說,這是父親留給自己的房子。因為這個事情,讓五姐妹產生了矛盾。
老大、老二堅決反對老三將父親生前的房子賣了,說她沒有這個權利;老四不支持、不反對,一切都是「隨大流」的觀點,老五原本不想摻和進來,但是大姐、二姐對她不錯,她也就支持他們的觀點,認為三姐賣房子不能一個人獨佔,而是要五個姐妹都有份才行。
老三堅決不同意,還說這個房子原本就是父親生前留給她的。
因為一套房子,姐妹們從昔日的親人變成了現在的仇人,甚至溝通的時候髒話連天,也有肢體衝突,誰看了都會唏噓不已。
親人之間怎麼會從熟悉到陌生,再反目成仇呢?
其實,不管親人之間有多好,一旦開始有了三種「徵兆」,關係惡化變仇人。
1、親人之間的事情不擺在桌面講,容易產生誤解
我們繼續拿老三要賣房子的事說一下。
老三的理由是,當年父親活著的時候要買房,手裡沒錢,從自己這裡拿了三萬塊,然後父親自己出了一萬塊,在九十年代的時候花了四萬塊買了這個房子,然後,父親活著的時候還寫過一個遺囑,上面寫著自己死後要將這個房子留給老三。
如此一說,老三覺得這個房子自然就是自己的,那麼自己有理由去賣房,沒什麼不妥。
但是,其他姐妹有話要講。
老大說,當年父親買房出資1萬的錢是從自己這裡借的,當時自己家庭條件也不好,孩子也要上學,但是作為家裡的長女看到父親要買房,無論如何也要湊錢給父親。但是,之後過去了很多年,她也沒有向父親要這1萬塊錢。
老二也表態了,父親這個房子的房本上寫得是父親的名字,那麼意思就是說房子不是老三的,老三沒有理由直接賣房。即使要賣房,也不能讓老三一個人獨佔,而應該是所有姐妹都有份。
老五說,父親的遺囑大家從來都沒見過,現在三姐才拿出來,他們覺得是假的。
看,親人之間很多事情因為從來不放在桌面去講,從來不去說清楚,一旦有了問題,都是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。
老大當年借錢給父親買房的事情沒人知道,父親的遺囑居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,老三賣房也沒給所有人提過,就認為房子就是自己的。
2、親人之間出現問題,太多時候由於「一碗水端不平」
最初,姐妹們還能像親人一樣互敬互愛,後來因為一套房的問題產生了爭執,還反目成仇。
這個背後其實是我們經常提及的「一碗水端不平」造成的。
或許你身同感受,親人之間哪怕因為一丁點的事情沒說清楚,或是利益分配不均,都會造成關係的疏遠。
就拿這套房子來說,姐妹們爭執不休就是因為這個房子不是一個人的,而是大家的,但是老三覺得這個房子當年自己出錢最多,所以就是自己的,可這個觀點其他姐妹並不支持,認為自己也應該分一份。
如果時光可以倒轉,房子的事情應該在老傅在世時跟姐妹們說清楚,詳細說一下這個房子該如何分,讓每個人都能滿意,這樣親人之間的糾紛與爭吵就會少一些。
倘若不然,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受委屈,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應該多擁有,在前提沒有說清的情況下,沒有人去做退讓,更沒人願意做這件事。
說白了,「一碗水端不平」直接造成誤解越深,矛盾加劇。
3、親人之間更看重自己的感受,更在意自己的利益得失
不管什麼時候,一旦親人之間開始出現在意自己的得失徵兆時,親人的關係就開始走向反目成仇了。
我們還拿五姐妹這個事情說事,其實在沒有賣房之前,五個姐妹親如一家,甚至老父親去世后,大家還能聚在一起說要互相幫助,不忘姐妹情。
但是,一旦涉及到利益,尤其是更加在意自己利益得失時,親人之間的關係驟然巨變,曾經的好姐妹也成了如今的大仇人。
我曾經還看過一個報道,父母要給兄弟三人分家,因為孩子們都長大成人,而且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。
涉及分家,大件的東西分得差不多了,導致兄弟三人鬧矛盾的居然是一袋小米。
父母說這袋小米沒多少,隨手給了老二一家。但是老大、老三看到了就立馬反對,認為父母「偏心眼」,從小就一直向著老二,到如今連一袋小米都要給他,這就是證明。
父母看到老大、老三不高興,就準備再買兩袋小米給他們,老大不要,心裡還委屈,認為自己不受重視,認為自己吃了大虧。
看,一旦親人之間開始特別在意自己在家庭里的得失時,親人的關係慢慢開始疏遠了。
其實,按說親人關係應該比世界上其他所有相處模式都要親密,但是親人關係也非常脆弱,經不起一絲一毫不透明、不公開還有隱瞞,這些背後都是因為太在乎自己在對方心裡的位置造成的。
換句話說,所有人都會想,我那麼在乎你,我們關係如此親近,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?
如果僅僅是一個陌生人,沒有人會在意,更不會有人在意。
所以,親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,凡是涉及到親人之間的事情最好擺在桌面講,不讓彼此誤解與猜疑,做父母、長輩的做事一定要「一碗水端平」,與親人相處盡量別太在意個人得失,畢竟對方是自己最親的人。
這輩子有緣來到一起,就要珍惜彼此,有話好好說,有事慢慢說,你要相信,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疙瘩。